每個人都是那顆千年蓮花種子
昨天下午,大會議室迎來了七位小朋友和十三位大人,他們因《安的種子》這個繪本而歡聚一堂。長桌上立著碩大的《安的種子》地板書,旁邊立著的是法語版。孩子們排排坐于長桌的一邊,每人被分發了一顆蓮子,捧著小小的蓮子,聽著“寺院的三聲鐘鳴”,他們被引領進本、靜和安的生活,那個古老而悠然的世界。在古琴配樂下,繪本作者王早早老師從孩子的角度為他們講了一遍故事。本急躁,靜只相信書本,安耐心本分,孩子們對三個小和尚的性格已熟知,但聽完早早老師講故事,看同名水墨動畫《安的種子》時,他們仍不時被逗得咯咯笑。
故事的意境和涵義,則更多被家長們所領悟。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繪本問世以來,早早老師聽到無數讀者對這個故事的解讀與領悟,她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每個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就像分享會的下半場,一位前同事因為看到郭總在朋友圈發的繪本分享會消息,特地趕來參加。她是《安的種子》粉絲,六年前就看到這個繪本,形容它極大地舒緩了自己當時的育兒焦慮?!拔鞣嚼L本只傳達寓意,從哲學層面。只有《安的種子》傳達了東方的意境,是禪意?!彼f。心和心的共鳴就是這么自然,當初早早老師創作這個故事的時候,或多或少也出于同樣的焦慮心態啊——
十年前,因為不適應出版社上班節奏的早早老師,辭職在家專心創作。一個下午,她在電腦上敲著字,眼淚從眼眶里涌出,她清楚,為了謀生自己仍在寫一些未必是發自本心的文字。伴隨著淚水,《安的種子》這個故事從她心里流淌出來,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將其完成。很快,這個故事獲得國內原創繪本故事獎。畫家黃麗想為它創作圖畫,但畫了一個月畫不下去了,要求早早老師修改文稿。改了一遍之后,黃麗畫了一個月又畫不下去,再讓早早老師改文稿。改了二十多次后,早早老師瀕臨崩潰,關掉了手機和郵箱,跑到麗江躲清靜。終于,圖畫部分完成。兩位作者的精益求精,換來了散發“天人合一”智慧的繪本,獲得了無數小讀者和讀者的喜愛,迄今為止銷量已達二十多萬冊。
大人們在交流閱讀心得的時候,孩子們在一旁握著畫筆,安安靜靜地在紙上畫著他們心中的“蓮花”。談到繪本中本、靜、安三個角色代表著三種教育方式,尤其是“急于求成”或“過分保護”時,個別懂事早的孩子不時抬頭瞄瞄或偷偷指指自己的媽媽,對一些觀點深表認同,也有小聲反駁的:“我媽媽就不這樣”……
兩個多小時不知不覺流逝了,孩子們握著蓮子拉著大人的手離去。瓶里插著幾朵蓮花,還未綻放,似乎默默吐露著這樣的祝福:每個人都是那顆千年蓮花種子,請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保持耐心,安心等待自己的春天。
(PS:本期繪本分享會,早早老師推薦她最喜愛的三個繪本是《點》、《味兒》、《你是特別的》。)
《安的種子》作者王早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