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2016
直到車行駛在前往秦皇島山區的路上,卞宇茜還在擔心自己能否將《活了100萬次的貓》這個繪本講好,她也說不清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這個繪本跟孩子們分享,大概出于由衷的認同和熱愛吧,熱愛這個既屬于孩子又屬于成人的童話。臨行前,聽聞楊總提醒不要在價值觀上誤導孩子們,她內心的壓力一下子猛增,誤人子弟啊,后果很嚴重呢,一想到這個,心里七上八下的。
劉鴻雁也有點擔憂,自己平時給女兒講《小雞球球》,女兒聽得入神入情。但換作面對一眾學前班的孩子,自己還能那么放松和投入嗎?
11月18日,周五下午第二堂課,上課鈴響,駐操營小學水門寺校區五年3班的孩子如常跑進教室,卻在門口來了個急剎車,他們看到講臺上站著一位陌生的大姐姐(卞宇茜),這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教室,往里頭一打量,沒錯,大家囁嚅著走進來,落座。
卞宇茜問大家是否知道這堂是什么課,孩子們臉上寫滿了問號,搖搖頭。宇茜不慌不忙地做了自我介紹,在孩子們充滿期待的眼神中打開了精心準備的PPT。她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封面上的那只貓:
他是什么樣的性格?
他為什么不喜歡那幾位主人?
他成為一只野貓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被那么多母貓喜愛,他是什么感受……
隨著故事的進展,宇茜不緊不慢地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引導孩子們走入主人公的生命和內心世界。
《活了100萬次的貓》主題是關于“愛”、關于“自由”、關于“生死”……成年人都需要慢慢琢磨才能體會的命題,這些才十歲出頭的孩子能感知多少呢?
“他不自由,被束縛”;
“主人并不愛他,只是利用他”;
“他沒有存在感”;
“他找到了自我”;
“在其他母貓面前,他都在偽裝,只有在白貓那里,他才能做自己”
……
孩子們踴躍回答著,在彼此的激發中,給出了許多超乎我們想象的回答,某些答案甚至令人拍案叫絕。這是一次沒有標準答案的分享會,每個人都結合自己的經歷有著不同的感觸。
那邊廂,劉鴻雁在另一個教室為學前班的孩子們講《小雞球球》。山里的孩子對繪本中的小雞、鴨子、七星瓢蟲、螞蚱、狗、貓、布谷鳥等動物都非常熟悉,似乎就是在講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孩子們入神地聽著,很有秩序,不斷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還接受劉鴻雁的號召,表演繪本中的情節,惟妙惟肖地模仿著小動物。通過聽聞和扮演這些簡短的小故事,孩子們表示,回家后就要幫媽媽做一件事,遇到困難不哭,一定要積極想辦法,有時候事情就這樣變好了。學前班的一節課只有半小時,下課了,孩子們意猶未盡,問鴻雁什么時候再來講繪本。
而在五年3班,坐在最后排旁聽的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對《活了100萬次的貓》的思考當中——“聽完這個故事,我的感觸是,人生一定要尋找到真正的自我?!币晃荒贻p的女老師跟大家分享了她對這個故事的感悟。
在宇茜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坐在黑板旁當預備隊,算是對她的心理支持。整場下來,宇茜像一個沉著老練的老師,我形同擺設。臨近下課,終于得以分享我的體會,也是受現場啟發自然形成的想法,我拋出了幾個問題,供孩子們課后思考:什么是愛?這只貓活過的100萬次生命以及與白貓共同活過的1次生命,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如果是你,會選擇100萬次生命還是1次生命?
“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如果能寫下來跟我們分享就最好不過了?!焙⒆觽兟犅?,認真地點點頭。
在老師辦公室,高校長將孩子們送給集團的禮物交與我們,那是孩子們在美術老師帶領下為了答謝同事們捐贈繪本而做的手工作品。許多畫上有他們的留言,有些語句質樸且引人深思,我們不由得念出聲來。高校長在一旁不由感慨:“真的很羨慕你們,我在這里當了那么多年校長,從未收到過這么用心的禮物?!?/span>
在山區的那兩天,北京正遭遇濃重的霧霾,我們走進山里,跟孩子們分享繪本,但每個人仿佛又當了一回“孩子”,平等快樂地跟小伙伴們分享內心的想法,我們既獲得了心靈上的啟迪,又獲得了大自然無私的饋贈,這也許是這趟繪本支教行的最大收獲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