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風雨,把根留住
《不畏風雨》
作者:宮澤賢治著
翻譯:張志敏
風雨無阻雪莫摧,酷暑更堅我信念。
身體強壯心不貪,面含微笑不動顏。
每日飲食宜清淡,味噌蔬菜糙米飯。
清心寡欲不謀利,傾聽觀察萬物戀。
草頂小屋做我家,松林環繞草地邊。
照看患病左鄰孺,助力荷稻右舍嫗。
扶慰前宅垂危叟,斡旋后院爭斗漢。
干旱無雨把淚灑,寒流擔憂受災田。
榮辱不驚任笑癡,如此做人遂心愿。
寫在前面的話:
張老師新譯的《不畏風雨》可以說也是她農耕生活的寫照。二十年來,她幾乎是獨自一人在150畝的農莊里實踐自然農法。
去年冬天,我看到一個分享會的預告,當期嘉賓是張志敏老師,介紹文字里,一句話觸動了我——“如今的她是一個純粹的農民。下午來書店分享她的故事,上午還要親自去菜市場賣菜”。于是我報名去拜會了這位不凡卻樸實非凡的老師。那次的結識為這一期讀書會結下不解之緣。沒想到個性堅毅的張老師會欣然同意來分享繪本《不畏風雨》,“我的知識都是大自然給的,我特別感恩大自然,愿意來跟大家分享”她說。
冒著刺骨的寒風,張老師從有機農夫市集上趕來,帶著兩箱蘋果、一兜山藥、一個南瓜和一棵大白菜,這些都是她完全不撒農藥和化肥種植出來的作物。二十多位參與者也如約圍坐在公司大會議室里??吹皆谧钠呶恍∨笥?,張老師主動改用對孩子的語氣說話,她想將種子撒在孩子們純凈的心里。
什么是不畏風雨?
繪本的第一句詩是“不畏雨,不畏風”,張老師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就是不畏風雨?!?/span>
她說,有一天她在地里松土,看到混合著雜草的泥土被耙子翻出來,突然意識到漢字“土”的涵義——
那最底下的、長長的一橫,是大地;那一豎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植物;而穿過植物的那一橫,是所有依靠植物滋養的生命,包括人類。
所有的生命滋養都來自于土地,我們和土地是共同的生命體。所以張老師將土地當作生命來看待,她絕不會用農藥和化肥來扼殺土地的生命力。在增加糧食產量和撒農藥化肥之間,好比用鴉片來止痛,需要不斷加大劑量才能保持效用,最后的結果是生命的消亡。農藥包含殺蟲劑、除草劑、抗菌劑和激素,化肥的元素則是超出生命物質的。而土地、植物與人類,擁有幾十種相像的元素,彼此之間有自己的平衡。張老師用二十年時間驗證了這種平衡的存在。
老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百年來我們向水土索取了許多,現在是否應當反過來,一方人養一方水土?
什么是真正的人?
中國的漢字是啟示性文字,甲骨文的“人”字是一個解放了前肢的直立之人,是勞動的人,是真正的人。漢字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形,直到今天,“人”字變成了上身短、下肢更為發達的形態。
張老師問孩子們:“你們好好讀書是為了什么?”
這一問把孩子們問蒙了,他們瞪著眼睛思索。
“為了考大學吧?!睆埨蠋煷鸀榛卮?。
“考大學是為了什么?”又問。
“為了找份好工作?!庇屑议L回答。
“找好工作是為了什么?”
“為了掙錢?!庇钟腥嘶卮?。
“掙錢是為了什么?”
又陷入一片沉默。
張老師作答:“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得,又繞回來了?!?/span>
她分享了農莊里一只母雞吉吉的故事——
母雞吉吉是一個娃娃迷,特別喜歡趴窩孵蛋,冬天一般母雞都歇窩了,只有吉吉還堅持不懈地孵蛋。為了不離開蛋,維持蛋的溫度,吉吉每天只吃一次食,排泄一次,終于孵出來幾只小雞。去年冬天張老師很擔心小雞們會被凍死,把它們挪到有暖氣的房子里看護。今年冬天,吉吉仍然癡迷趴窩,張老師想看看小雞們能不能在嚴寒中存活下來,就順其自然不再干預,后來發現它們生長得很好,意識到自己之前多慮了,大自然的生命自有它的存活之道。
母雞領著小雞們認識米和蟲子,途中頂多翅膀護一護小雞,不會像人類對孩子那樣事必操心,事必躬親。
如何教授下一代管理生命的知識,大多數父母忽略得太多了。
不要小瞧蘿卜白菜
冬天是藏的季節。很多植物看上去好像死了,那只是看上去,生命是不會沒有變化的,它只是在悄悄的變。
張老師舉起一棵白蘿卜,又舉起一棵大白菜,為我們解讀蘿卜白菜里蘊含的智慧——蘿卜與蘿卜葉就像我們的肺與大腸的關系,蘿卜長在地底下,葉子露在地面,就像中醫所說的肺與大腸互為表里,所以一個人要是肺不好了,首先排便一定出問題,因為氣不足了,無法將糞便排出體外。而蘿卜是幫助我們養肺的,蘿卜葉也是被很多人忽略丟棄的寶貝。
白菜在二伏天種植,冬天收獲。它從蓮花座的樣子一直往里生長,所有的植物生長趨勢都是為了留種,最核心的部位緊緊包在里面(就像我們的腎,藏在腰部脊柱兩旁,它是我們的先天之本)。所以,白菜幫子也不要扔,那是它的根,還會發芽。白菜不怕凍,所以它能給人御寒的能力。而冬天人們容易上火,白菜是清熱敗火的。白菜真的是大自然安排我們過冬的絕佳食物。
咬一口張老師種的白菜和蘋果,文字語言忽然變得不重要,那種清靈甘甜的味道已經傳遞了太多太多。
趕集趕的是什么?
張老師領著有興趣的人前往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在日益孤立化的都市人生活里,張老師倡導以趕集的方式進行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非在網上或者超市里,既不知曉來龍也不關心去脈的情況下,只是花錢購物,頂多關心是否吃得營養健康,卻視而不見與我們緊密聯結的其他生命,比如土地,比如水,比如植物、動物及種養它們的人。
寒風中,有十幾位有機種植農戶在擺檔,無論嚴寒酷暑,他們出現在每周三天的市集上,以農夫的生活方式傳遞著“天人合一,管理生命”的理念……